
【文章开始】
最近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——地铁上刷手机的年轻人,十个里有八个都在看那种励志短视频。你说他们真信那些"三个月逆袭"的故事吗?未必。但手指头就是停不下来往下滑,这事儿吧,或许暗示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历某种集体性的"正能量饥渴"。
一、嘴上说着"毒鸡汤",身体却很诚实
别看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把"躺平"挂嘴边,可你要是真观察他们的手机浏览记录...哎呦喂,收藏夹里清一色《自律100天挑战》《低谷期自救指南》。这种分裂感特别像我们高中那会儿,明明说好一起不复习,结果半夜三点班级群突然冒出背单词打卡链接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矛盾心理其实特别好理解。当996成为常态,租房合同比恋爱关系还稳定的时候,人总得抓住点什么才能对抗那种...怎么说来着?对,就是那种"被生活推着走"的失控感。虽然专家总说短视频正能量是精神麻醉剂,但具体为什么能让人上瘾,这个机制我倒觉得值得再研究研究。
二、正能量也有"代沟"
我二舅转发的那种"感恩惜福"正能量,现在年轻人根本不吃这套。他们追捧的是带点"丧气"的治愈,比如《我摆烂三年后终于学会放过自己》这种标题。你看啊,这代人的聪明之处在于——他们早就看穿了传统正能量的说教味,所以发明了这种"先自黑再自救"的新型精神补给法。
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跟我透露,真正爆款的正能量内容往往藏着三个秘密配方:第一要承认生活很操蛋,第二要暴露自己曾经很废柴,第三...哎这个第三点我记不太清了,好像是说转折不能太生硬?反正你们懂那个意思。
三、小心"正能量"变"负资产"
最近发现个挺吓人的现象:有些人刷正能量视频刷魔怔了。我表妹就是个例子,天天看那些《凌晨四点哈佛图书馆》的视频,结果现在失眠到要吃褪黑素。这种时候就得搬出那句万能的话——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啊朋友们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,去年有阵子我特别沉迷某个正能量博主的晨间直播。直到有天发现他镜头角落里有提词器...这事儿给我的冲击不亚于小时候发现圣诞老人是爸爸假扮的。所以现在我看这类内容都会留个心眼,毕竟连健身房教练都说"量力而行"呢不是?
那些你可能也想搜的:
正能量你懂的短句文案
正能量你懂的图片带字
正能量你懂的励志语录
正能量你懂的早安问候
正能量你懂的职场生存法则
正能量你懂的治愈系视频
正能量你懂的壁纸高清
正能量你懂的演讲视频
正能量你懂的歌曲推荐
正能量你懂的睡前故事
(选"正能量你懂的治愈系视频"作为目标长尾词比较合适,这类视频内容需求大但专业团队介入少,新站容易靠真实用户互动数据突围)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