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文章开始】
这事儿得从去年冬天说起。那天我裹着羽绒服在呼和浩特的城中村转悠,老远就闻见一股子奶香味儿。顺着味儿找过去,嚯!五六个街坊正围着个蒙古族老阿姨的小推车,抢着买她现做的奶豆腐呢。
老阿姨叫其其格,蒙古语里是"花儿"的意思。虽然已经六十五了,手上功夫可一点不含糊。她跟我说,从三十多岁开始就在这一片儿卖奶豆腐,用的还是她奶奶传下来的老法子。
"现在那些工厂做的啊..."老阿姨边搅着锅里的奶糊边摇头,"放那么多添加剂,哪有我们草原上的味道。"说着往锅里撒了把野韭菜花,香气"蹭"地就窜上来了。
说来也怪,这城中村住的都是外来打工的,按理说应该更爱吃些重口味的。可偏偏就是其其格阿姨的奶豆腐,成了这片儿的"网红食品"。我观察了几天,发现来买的除了老顾客,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来打卡。
"抖音上看见的,"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小伙子跟我说,"都说这是最正宗的蒙古族味道。"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所谓的"正宗"到底该怎么定义,这事儿还真说不清楚。
其其格阿姨的女儿乌日娜告诉我,其实前几年她妈都想不干了。"累啊,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来煮奶。"转折点是有个美食博主偶然拍了她妈的奶豆腐,视频突然就火了。
现在虽然还是手工制作,但乌日娜帮着开了微信预订,还弄了个简易包装。虽然...包装是简陋了点,但订单量翻了好几番。或许暗示着,传统美食只要找对路子,在城里照样能活得滋润。
我特意请教了其其格阿姨的制作秘诀。老人家倒是不藏私,说关键在两点:一是要用锡林郭勒的鲜奶,二是火候得掌握好。"锅底稍微有点糊的时候最香。"说着给我尝了块刚出锅的,外脆里嫩,带着淡淡的咸味,确实跟超市卖的不一样。
不过具体为什么草原的奶就更香,这个我说不上来,可能跟牧草品种有关系?反正其其格阿姨坚持每周让人从老家捎奶过来,光运费就不少钱。
现在其其格阿姨的小推车周围,慢慢聚起来好几个卖蒙古特产的小摊。有卖奶皮的、卖牛肉干的,倒成了个微型"那达慕"。城管来过几次,看都是老人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。
想想也挺有意思。这些蒙古族老人把草原的智慧带进了钢筋水泥的森林,用一口锅、一双手,愣是在城中村开辟出一片流动的草原。虽然条件艰苦,但他们脸上那种满足感,是很多坐办公室的人都没有的。
走基层城中村蒙古老阿姨奶豆腐制作
呼和浩特城中村蒙古族传统美食
蒙古老阿姨手工奶豆腐做法
城中村特色蒙古族小吃
走基层采访蒙古族手艺人
呼和浩特奶豆腐哪里买正宗
蒙古族传统奶制品制作
城中村蒙古老阿姨创业故事
锡林郭勒奶豆腐制作方法
蒙古族美食文化传承
走基层发现民间手艺人
呼和浩特特色小吃推荐
蒙古老阿姨城中村摆摊
传统奶豆腐与现代包装
蒙古族饮食文化在城市
寻找最正宗的蒙古奶豆腐
城中村里的少数民族美食
蒙古族传统手艺现状
呼和浩特网红奶豆腐
蒙古老阿姨的创业经
【文章结束】